更加安全的东南亚,才能吸引更多游客
“五一”期间,中国出境游出现高峰,东南亚仍是多数中国游客首选之地。然而,东南亚近期恶性案件频繁,其中一些是针对中国游客的。4月份,一名中国女游客在泰国遭绑架勒索。5月1日,两位中国游客在印尼巴厘岛的洲际酒店遇害。5月3日,三名中国游客在泰国芭提雅遭遇持枪入室抢劫,价值约100万泰铢的财物被抢。
接连发生游客遇袭事件,引发人们对东南亚旅游安全的担忧。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问“还敢去巴厘岛吗”,有人网上留言谈及巴厘岛命案,警醒计划出行的游客注意安全。社交媒体上还出现了游客在东南亚失联等耸人听闻的传言。
针对不实的网络传言,中国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了净化处理,官媒也发声澄清事实真相。泰国驻华大使馆发文,强调泰国高度重视中国游客的旅游质量、安全以及对泰国的美好印象,泰国相关机构将采取相应措施,全力维护并保障游客的安全,“请中国游客放心”。
尽管官方进行了安抚和澄清,但有关东南亚旅游的负面舆论,还是让中国游客心存忌惮,社交媒体上可以见到不少诸如“去东南亚旅游真的不安全吗”的提问。旅游业是东南亚经济重要支柱,为了加速旅游业恢复,过去三年里,东南亚各国尝试了“旅行泡泡”“沙盒模式”等多种办法,但都因中国游客缺席而收效不佳。
中国重启出境游,旅游需求集中释放,东南亚终于迎来中国游客回归。恶性案件频繁引发游客担忧,负面舆论发酵让东南亚各国都“风评被害”(备注:指由于完全没有根据的传言,某些人物或团体受到了名誉、经济等损失),安全状况良好的旅游区也受牵连。疫情对国际旅行的影响正在消退,中国游客到欧美等地区旅游将会更加方便,交通、价格等因素给东南亚旅游带来的优势将逐步缩小,此时再遭遇口碑暴跌,东南亚各国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将严重下滑。
东南亚旅游物美价廉,但安全一直是减分项。过去十余年间,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多次造成严重的旅游安全事故,针对中国游客的恶性案件也频繁发生。2010年8月在菲律宾发生的劫持香港游客巴士事件造成8人遇难。2014年4月2日,一名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仙本那被劫持,直到5月才被释放。2017年8月30日,两名中国游客在泰国被歹徒用长刀砍伤。这些事件都曾引起轰动,每逢东南亚发生与中国游客有关的安全事故和恶性案件,都会有人联想起这些事件,不少人还因此形成了“东南亚旅游不安全”的印象。
这些恶性案件暴露出东南亚酒店等旅游相关行业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发生中国游客遇害事件的巴厘岛洲际酒店是一家五星连锁酒店,本应有着完善的安保措施,安保人员也应训练有素。可在男性遇害者爬出房门、进入监控范围后,酒店的安保人员没能及时发现异常,而是在其他旅客听到求救声致电前台后才去查看。要重塑形象,东南亚各国必须汲取教训,尽快堵住安全漏洞。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巴士事件发生后,菲律宾政府拒绝道歉,直到2014年4月才在舆论压力下正式向受害者及家属致歉,这样的态度严重损害了菲律宾的形象。在安全事故处置方面,东南亚各国也需以此为戒,及时通报事件调查结果,及时对受害者赔偿、道歉。
本报特约评论员 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