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德宏专栏” 馋哭了!德宏的碳水美食居然那么猛!
常言道,碳水加量一时爽,一直加量一直爽。
没有人能逃脱碳水加倍与超级加倍的拿捏和掌控。
在德宏,起早不为自律,而是为了早餐自由。
德宏早餐实在是种类繁多,坊间传说吃半年也不重样!饵丝、米线、面条,俗称“老三样”。还有包子、豆浆、油条、大饼、小米粥、馄饨、锅贴、粑粑、卷粉、稀豆粉、烧饵块、烧饭团、烧麦、馍、窝窝头、肉夹馍……
而米和面的交锋,最是精彩绝伦。
01
没有谁比德宏人更懂
饵丝碳水的快乐!
吃带汤水早点大户的德宏,擅长将米与面运用到极致,新鲜饵丝、泡饵丝、软米饵丝手到擒来,在这里饵丝、面条与米线三分天下,在汤水类的早点中互相博弈。
“要是三天之内不吃饵丝,那简直,米饭我都不想嚼!”
德宏的早点店真的很随性。除了几个名气比较大的,几乎所有的早点铺都藏在小区路边,或者是开在寨子里的自己家。当你路过任意街巷,必有一家米线、饵丝早点店。门口蹲着坐着的各种人都有,穿西装的、赤膊穿短裤的、带小孩的。有的就是附近的邻居,有的也许是开车专程过来吃的。有位置就拼个坐,没地方蹲着也行,能拉个塑料板凳放碗就好。
老板娘手速快到起飞,麻利的汆烫好选定的饵丝,可以选择加牛肉冒、酸汤牛肉冒、牛肉圆子冒、猪肉冒、肥肠冒或腌菜杂酱冒。冒子的量嘛,很有分量。一般猪肉冒的8块钱一碗,牛肉冒的9块钱一碗。
接到碗后,还有德宏最具特色的五花八门的佐料在呼唤你。芫荽、韭菜、芹菜、山胡椒、柠檬、辣椒油、花椒油、酱油、芝麻油……缺一不可。
调料放好后,找个位置坐下,快速搅和拌开,然后几乎头也不抬地开始吃起来。
02
油面只是德宏的“面山一角”
在争论吃米还是吃面时,德宏人说:我都要!
对面的喜欢,德宏人是藏不住的。就拿最出圈的油面来说,一碗颜色金黄、点缀着烧肉和酱冒的棒赛油面,有股迷一样的吸引力,在热烘烘的晨光里,肉酱与面条融合的香气,调动起了人的无限活力。
棒赛油面,原产缅甸。德宏,地处中缅边境。两国在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缅甸的饮食习惯在德宏也有体现。除了油面,缅甸的奶茶、甩粑粑、棒赛破酥包子、各类“馕扁”、椰子糕、椰蓉包也不容错过。
一捧面粉在德宏人的奇妙双手中,变化出的花样之多,足以让人惊叹。从包子到锅贴,从凉面到红烧面,米线、饵丝和面条平分秋色。
炒面,要先把干面在汤水中浸软,沥干水分备用,接着再选配料,一般猪肉加鸡蛋、包菜、洋葱、番茄等,放入锅中爆炒,最后加上面一起炒熟,鲜香爽口的傣味炒面就出锅了。
03
德宏粉不是粉
是卷粉+稀豆粉
在德宏,不得不提的碳水还有卷粉和稀豆粉,含“粉”字但却是“米”和“豆”做的。上世纪一批越南华侨归国,他们带来的饮食文化。卷粉在德宏芒市轩岗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轩岗卷粉选用优质硬米制作出米浆,米浆平铺在锅盖上,放入锅里蒸熟,然后用工具小心翼翼挑出来,放一边放凉。蒸熟的卷粉薄如蝉翼、乳白剔透、弹性十足。放凉后的卷粉切成条状,放入锅里烫一下,撒上胡椒粉、瘦肉片、葱花,淋上熬了一晚上的骨头汤,一碗新鲜美味的卷粉制作完成,爽滑有嚼劲、鲜美可口。
卷粉除了用汤煮外,油炸的越南小卷粉也是十分可口。
除了卷粉,还有稀豆粉。纯香的稀豆粉配上细米线、饵丝或者油条搭配各种佐料,一搅合,一早上的幸福就这样开始了。
04
米线
德宏人舌尖上的团宠
撒撇,傣族特色美食。在这里米线找到了炎热气候里的消暑好搭档:柠檬和韭菜。德宏的撒撇种类很多,柠檬撒、苦撒、油辣子撒、橄榄撒、羊乃果撒。通过不同的食物搭配以米线,产生不一样的味觉奇妙体验。
过手米线,阿昌族特色美食。因其吃时需先取一团米线置于手心,将拌料(冒子)放在米线上,之后用手将加了拌料的米线送入口中食用,故而得名“过手米线”。
05
人间烟火味
藏在街巷里的各味小吃
除了各色主食之外,德宏还有着一个庞大而丰富的小吃世界。
甩粑粑,鸡蛋液混着糖和奶粉,放入油锅内一炸,淋上炼乳,真的好香脆。
锅贴,饺子的另一种做法,包好的饺子整齐划一地放入油锅里炸。口感香脆,多吃几块能尝出里面丰富的层次感。
碳水,最朴素的快乐源泉。
俗话说,粗粮使人健康,碳水让人快乐,油炸碳水让人加倍快乐。
德宏人对于吃的喜爱和钻研大概是天生的,毕竟在德宏吃胖是可以被原谅的。这个夏天,来这座边境小城,看一看这里的风景,体验一下这里的边境生活和少数民族的生活,开启一段寻味之旅吧!
【德宏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董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