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临沧专栏” 【网络中国节.端午】小湾镇:粽香传古韵 巧手承匠心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将至,在小湾镇小湾村村民范仙仙家中,当天的第一锅手工粽子随着沸水翻滚,粽叶已经微微泛黄,粽香四溢。
范仙仙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自己做粽子已经有四、五年了,她沿袭祖辈制作粽子的方法,做出的每个粽子都是香气扑鼻、味道浓郁、口感过瘾。
“我做粽子是从小跟着妈妈学的,妈妈做的粽子有我们本地的特色,我想守住妈妈教给我的这门手艺,也把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传承下去。”范仙仙的母亲手把手地把制作粽子的方法传给了她,在她的记忆中,端午节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的场景,粽子的香气萦绕着她整个童年。
范仙仙包的粽子,粽叶要选用本地生长的粽叶芦的叶子,叶片宽厚柔韧,经蒸煮浸泡后清香更甚,再经选料、泡糯米、配料、包裹、蒸煮等等,每一道工序都影响着粽子的口感。其中最独特的工序,就是泡糯米,范仙仙每年春季都会学着妈妈采摘本地特有的染饭花,经过晾晒风干保存。等到包粽子的时候,把染饭花煮水用来浸泡糯米,再加入碱水,经过染饭花水和碱水浸泡过的糯米包出来的粽子,色泽金黄透亮,不仅带着淡淡的碱香,还带有染饭花香的独特口感。随后配上花生、火腿等馅料,碱水粽子的味道更加多样、浓郁,是记忆里最质朴的端午味道。
范仙仙一直使用这种技艺制作粽子,每当端午将至,她家的手工粽子总是受到邻里街坊的追捧,而这种独特的“粽香”,也成为了当地人记忆中舌尖上的“乡愁”。
一个个精心包裹的粽子,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粽叶飘香的季节,“端午安康”的祝福通过这一传统美食,传递着浓浓的乡情与祝福。
【来源:凤庆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