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80 | 邓振阳 陈海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的云南贡献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
1931-1945,人类经历了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
亚洲的烽火,是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亚洲的抗争,是血与泪奋起反抗暴行,守护家园与和平。
每一段历史,都是当代史。
今天,我们邀请来自马来西亚大学、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南京大学、外交学院、广西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的专家,共同回望80年前写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土地上的贡献与牺牲,共话战后国际新秩序。
从历史中,那颗照亮未来的火种分外耀眼——勇气、团结、和平,正义。
这是历史的记忆,也关乎当下的行动。
作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邓振阳陈海懿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在整个中国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东部沿海国土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西迁重庆,西南地区成为中国坚持持久抗战的大后方。
作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陆路枢纽,云南承担了维系国际援华生命线的历史重任。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战略要地,云南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滇缅公路,“凿”出来的生命线
被誉为抗战“输血管”的滇缅公路,中国段东起昆明,西抵畹町,全长959.2公里,其中下关至畹町段全长547.8公里,需跨越横断山系纵谷区及澜沧江、怒江等大江河谷,工程难度极大。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云南全省上下一心。20余万云南民众,在缺乏现代工程机械的极端条件下,以血肉之躯筑路,在短短9个月时间里,于瘴疠弥漫的崇山峻岭间奇迹般“凿”出这条生命线。
这条饱含爱国主义的公路,成为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主要通道。从1938年12月建成通车起,至1942年5月腊戍陷入敌手止,累计运量45万多吨。
日本侵略者千方百计要截断这条运输生命线,先是以外交手段胁迫英国禁运三个月,此后大肆轰炸公路,中国军队与云南人民始终坚持英勇斗争。
1944年4月,在滇缅公路上吹响了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的号角,16万抗日部队及大量粮草辎重,经滇缅公路运抵滇西战场。在远征缅北和滇西反攻的作战中,滇缅公路负担起了后勤补给与军队转运的重要任务。
滇缅公路是云南作为中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战略通道的明证,为中国长期抗战注入了不可或缺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力量。
滇缅抗战,一段众志成城的光辉历史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地,面对日本侵略者,云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以人民战争抵抗日军侵略。
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怒江以西国土沦陷。生活在滇西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组织起来与日军抗争。腾冲、龙陵、芒市、瑞丽等县的傣族、景颇族、德昂族、佤族、傈僳族和汉族等各族人民先后组织起10余支抗日游击队,英勇顽强地打击敌军。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如大盈江和槟榔江地区,爱国土司、山官们以民族大义为先,积极配合军队抗战,拉起队伍与日军抗争,如滇西边区自卫军、盏西抗日游击队等。
滇缅抗战的胜利,与云南各族人民的支持密不可分。远征军将领宋希濂指出:“人民的支持,是这场战争所以获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滇缅战场的胜利,还离不开海外华侨的援助。
抗战爆发后,海外爱国华侨始终心系祖国安危。以滇缅公路为媒介,以云南为方向,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振臂一呼,号召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1939年至1942年间,3000多名华侨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九批回国,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被分配到滇缅公路,参与抢运军需物资,用生命保障抗战给养。据统计,1000多名南侨机工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壮烈捐躯。滇缅抗战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与中国战场的结合部,云南与各国携手守护正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南方军以40万兵力向东南亚各国进攻,局势极度危急。
1942年2月下旬,约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协同英、缅军对日作战,开展东吁防卫战、仁安羌战役等,解救被日军围困的英军和美国记者、传教士。历时5个月的中英联军保卫缅甸作战虽以失败落幕,但中国远征军毙敌无数,营救出被围英军,为中华民族赢得国际声誉。
经过一年左右的整训,中国驻印度远征军和驻滇远征军相继发起反攻。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进攻胡康河谷,揭开了反攻缅甸的序幕。
1944年8月5日,中国驻印军收复缅北要冲密支那,此后陆续攻克八莫、南坎、腊戍,与英军会师于乔梅,胜利完成反攻缅甸的作战任务。
1944年4月中旬,驻滇远征军对怒江沿线日军发起反攻,强渡怒江,攻击驻守高黎贡山及腾冲的日军,陆续光复松山、腾冲、龙陵、芒市、遮放、畹町,最终在1945年1月27日与中国驻印军会师缅甸芒友,取得滇西反攻战的完全胜利。
其时在昆明出版的《民主周刊》指出:“收复失地,实滇省为最早”。
云南战场是中、美、英同盟并肩作战的典范区域。在滇西反攻战役中,中美军事人员密切合作。美国第14航空队以云南为主要基地,在夺取滇缅战场制空权、轰炸日军交通线和地面支援作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也与英美盟军协同作战,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滇缅战场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军人不畏强敌、不惧牺牲的精神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回顾滇缅抗战这段历史,云南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20万民工徒手筑路到3000南侨机工跨国驰援,从少数民族游击队伏击日军到远征军将士血战缅甸,这段历史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云南人民不仅修筑滇缅公路,在中国战场抗击、牵制日军,而且远赴缅甸与盟军携手抗日,对日军造成巨大杀伤。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牵制住了大批量日军,有效迟滞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军事行动,极大地减轻了英、美的军事压力,间接为欧洲战场的最后胜利做出贡献。
云南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国各界对日本侵略者的同仇敌忾、中国远征军官兵的无畏精神、同盟国之间的合作与支援,共同铸就了滇缅抗战的最终胜利,云南地区的战略贡献和历史贡献值得充分肯定。
策划:韩成圆 张若谷
采访编辑:张若谷 韩成圆
审核:张若谷 罗蓉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