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中华商会(上缅甸)积极参加“3·28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
2024年3月28日,缅甸中部地区突发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灾难面前,缅甸中华商会(上缅甸)秉持人道主义精神与同胞互助理念,迅速响应、积极行动,组织会员投身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里,商会全体成员勠力同心,与各方救援力量紧密协作,为抗震救灾工作贡献力量。
一、快速响应,积极参与抗震救灾行动
地震发生后,商会第一时间派出骨干力量加入缅甸中华总商会的抗震救灾工作体系,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救援工作有序开展。商会会员主动承担起护送重任,安全护送第一批抵达仰光的中国救援队伍赶赴曼德勒灾区,为救援力量快速抵达受灾一线争取了宝贵时间,保障了救援工作的时效性。
二、组织志愿力量,支援灾区救援工作
在曼德勒灾区,利用商会总部在曼德勒的条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迅速集结100多位会员组成志愿者队伍。
其中,青年会员发挥了突出作用,他们不辞劳苦、冲锋在前,始终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青年会员们利用自身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积极参与救援方案制定、物资统筹规划等工作,为抗震救灾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出谋划策。
同时,根据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馆的工作要求与指示,商会全面负责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三支救援队伍的接待与协调工作。为保障救援工作高效推进,商会组织会员实行24小时轮班制,全程配合救援队行动,及时解决设备运输、物资调配、人员沟通等各类问题,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得到了各救援队伍的高度认可,并收到感谢信。
三、开展义诊活动,传递祖籍国温暖
为缓解灾区医疗资源紧张状况,商会积极搭建医疗服务平台,邀请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和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在商会位于金多堰的办公室开展义诊活动。
参加义诊的专家是来自北京等三级甲等医院的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主要专业为:心脏内科,呼吸内科,妇儿科,骨科,全科医学科,开展的服务包括:医疗咨询,超声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为缅甸华人华侨及周边民众提供免费诊疗服务,涵盖疾病诊断、健康咨询、药品发放等多个方面。
此次义诊活动不仅为当地民众送来了健康关怀,更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华侨深切感受到祖籍国的温暖与牵挂。
四、发起募捐行动,保障善款合理使用
商会积极动员全体会员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募捐活动,广泛筹集善款。在募捐过程中,商会严格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专项管理机制,确保每一笔善款都用于抗震救灾工作。通过严谨的资金管理与监督,善款被精准投入到受灾群众安置、损毁基础设施修复等最急需的领域,切实发挥了善款的最大效能。
五、深入受灾一线,精准开展援助工作
商会组织会员先后数十次深入到昌妙撒市镇区的达摩达拉瓦梭寺,马哈昂妙镇区的赛潘小区,阿马拉普拉镇区的本欧小区,实皆市的亚特那蒙祖僧院教育学校与齐瑙达雅巴利亚教学僧院,乌卜亚冈丘附近昂妙瑞彬僧院和村中寺庙,昌妙萨基镇区俊隆乌翔棕苏小区,毗摩那的乌拉丁,波莱市的色塔雅村,曼德勒市人民医院,德温小区等灾民安置点、受地震破坏严重的学校、寺庙、村庄、医院,开展全方位救灾工作。每一次走访,会员们都为受灾群众送去食品、饮用水、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缓解生活困境,度过艰难时刻。青年会员们更是主动承担起繁重的物资运输与分发任务,凭借顽强的毅力和高效的执行力,确保物资及时送达受灾群众手中。
同时,商会心系当地救援力量,向缅甸最大的一家民间救援组织缅甸卢木救援队捐赠了价值两亿多缅币的专用救灾工具,有效解决了其设备短缺的燃眉之急,为提升救援效率、加快救援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皆市作为重灾区,当地社会环境复杂,救援力量薄弱,商会迅速行动,专门组织会员携带各类急需生活用品赶赴实皆市。青年会员凭借其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体力优势,深入受灾地区,将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有效缓解了实皆市受灾群众生活物资紧缺的难题,助力当地渡过难关。
此次抗震救灾工作中,缅甸中华商会(上缅甸)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会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各方救援力量携手并肩,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青年会员们以无畏的勇气、专业的素养和无私的奉献,成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未来,商会将继续秉承爱国爱乡、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持续关注灾区重建工作,为缅甸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