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缅华

《胞波心语——中缅建交75周年故事集》特别专栏|仰光留学记


仰光留学记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仰光外国语大学留学生)2022级缅甸语本科班学生 

李苏雨

仰光的雨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如同我与这座城市的相遇。那是一个怀揣着憧憬与忐忑的冬日,我告别熟悉的故土,跨越千山万水,奔赴仰光开启一段留学之旅。飞机缓缓降落在仰光机场的跑道上,透过舷窗向外望去,刺目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与国内冰天雪地的冬季景象形成了天壤之别。当我背着书包站在仰光外国语大学的门口时,看着陌生的文字和面孔,我不禁期待起为期半年的留学生活。

宿舍的楼长是我遇见的第一个缅甸“亲人”。这位总爱裹着紫红色隆基的中年妇人,会在每天清晨将第一份《镜报》放在宿舍大厅的桌子上,方便我们学习。同时,她还默默地关注着每个留学生的情况。有同学生病时,她总是第一时间赶来询问情况,翻找出对应的药。她还经常热情地与我们分享传统美食,让我们品尝到了地道的缅甸风味。泼水节时,她带着我们一起制作了缅甸的传统美食“မုန်လုံးရေပေါ်”,这是一种和中国的汤圆很相似的美食,只不过中间包裹着的是棕榈糖。在这些“汤圆”里会有一个特殊的辣椒馅,缅甸人认为吃到辣椒馅汤圆的人一整年都会被好运笼罩。

如果说楼长阿姨像母亲般温暖,那宿舍的管理员叔叔们则为我们撑起了安全感的屋檐。还记得缅甸大地震时,记得缅甸大地震那天,整栋宿舍楼的供电系统在剧烈晃动中骤然断开,暮色如浓墨般浸透窗棂时仍未恢复。担心同学们害怕漆黑的夜晚,不善言辞的叔叔默默地在各个角落燃起蜡烛。橘色的火苗在黑夜里轻轻摇曳,守护着我们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当我第二天起来时,看着桌上燃尽的几根烛芯,心里涌起阵阵暖流。后来,当中国对缅甸地震提供了很多支持时他为我发来了这样一段话:

“ငလျင်အတွက် အကူအညီပေးတဲ့ တရုတ်နိုင်ငံက အဖွဲ့တွေကို အရမ်းကျေးဇူးတင်ပါတယ်။ ကျွန်တော်ကလည်း မြန်မာနိုင်ငံမှာရောက်နေတဲ့ တရုတ်နိုင်ငံကစုစုတို့ကို အတတ်နိုင်ဆုံး ကူညီစောင့်ရှောက်ပါ့မယ်။”

这段话的大意是“非常感谢中国团队对地震的支持。我会尽我所能帮助在缅甸的စုစု(我的名字)”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了长辈对小辈的关爱,也让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胞波情谊”。

暮色中的大金塔依旧闪着金色的光,宿舍楼下的鸡蛋花开了又谢,而那些在异国他乡收获的温暖,早已在心底酿成了永不褪色的春天。这或许就是中缅友谊最美的模样——像伊洛瓦底江与长江的水,终将在人类文明的海域相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