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中华商会(上缅甸)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缅甸金凤凰讯】八十年前,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胜利的旗帜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冉冉升起,无数长眠于缅北的中国将士,却永远留在了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异国山河。今天,缅甸中华商会(上缅甸)的同仁们,怀着赤诚与崇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以我们的思念,告慰那些永远年轻的忠魂。
缅北的丛林与山川,记得中国远征军的足迹。八十余年前,当民族危亡悬于一线,十万将士跨出国门,远赴缅甸,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筑起抗日的屏障。仁安羌的战场上,孙立人将军麾下的勇士们以少战多,激战三昼夜,击溃数倍于己的敌军,解救出被围困的英军与平民,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仁安羌大捷”。那冲锋的号角、枪炮的轰鸣,早已化作历史的回响,但将士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却如伊洛瓦底江的流水,永远在缅北大地流淌。东吁的街巷、密支那的阵地,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为了打通中印公路,为了切断日军的补给线,他们在热带丛林中与饥饿、疾病、敌人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践行着“还我河山”的誓言。如今,密支那的中国远征军纪念碑、东吁的中国远征军纪念碑、仁安羌的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如沉默的卫士,矗立在这片土地上,镌刻着他们的名字,也见证着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
缅北的风雨与星辰,记得云南人民的奉献。为了抢修滇缅公路,云南各族儿女男女老少齐上阵。没有机械就用双手挖掘,没有炸药就用钢钎凿岩,老人扛着锄头,孩童搬着石块,妇女烧火做饭支援前线。他们在短短九个月内,用血肉之躯在崇山峻岭间开辟出一条上千公里的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这条路,是用锄头挖出来的,是用肩膀扛出来的,是用无数云南百姓的汗水与生命铺就的。当南洋华侨机工驾驶的卡车驶过这条公路,当中国远征军的将士踏着这条路奔赴前线,他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力量。
缅北的公路与桥梁,记得南洋华侨机工的身影。三千余名南洋华侨机工,告别亲人与故土,沿着滇缅公路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驾驶着卡车,在泥泞与炮火中穿梭,将弹药、粮食、药品送往前线。滇缅公路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汹涌江河,更有日军飞机的轰炸与扫射。多少年轻的机工,在运输途中车毁人亡,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这条“抗战生命线”上。他们中,有的来自马来西亚,有的来自新加坡,有的来自缅甸本地侨社,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华侨”;他们说着不同的方言,却怀着同一份赤诚——“爱国”。在缅北的丛林里,在畹町的桥头,他们的卡车辙痕与鲜血,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记忆,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今天,我们站在缅北的土地上,看着车水马龙的城镇、郁郁葱葱的田野,深知这和平的来之不易。那些牺牲在缅北的抗日将士,无论是中国远征军的勇士,还是南洋华侨机工的英雄,亦或是为滇缅公路付出的云南百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为了同一个信念——民族的独立与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父亲,是儿子,是丈夫,是兄弟,却在最危难的时刻,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上。
作为缅甸中华商会(上缅甸)的成员,我们的会员世代生活在缅北,早已将这里视为第二故乡。但我们从未忘记,脚下的土地曾浸染着同胞的鲜血,眼前的和平曾由无数生命守护。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怀念他们,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那份跨越国界的爱国情怀,那份面对强敌的不屈风骨,那份守望相助的民族大义。
愿长眠于缅北的抗日将士安息!你们的名字,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你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海内外中华儿女,为民族的复兴、为世界的和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