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壁画清点中!缅甸学生必学传统工艺“十朵花”知多少
【缅甸金凤凰讯】据缅甸蒲甘考古和国家博物馆介绍,将收集古文化区蒲甘佛塔内有壁画(နံရံပန်းချီ)的佛塔详细信息数据。
据介绍,蒲甘有416座带有壁画的佛塔。收集有壁画的佛塔的目的是为建立和更新数据库,并能够在不影响古建筑的情况下开展村庄发展活动,包括帮助了解佛塔壁画的演变阶段。目前,缅甸蒲甘考古和国家博物馆也正在记录和收集蒲甘佛塔内碑文的详细信息。
据悉,在蒲甘的壁画中,有五幅壁画尤其引人注目,它们跨越了缅甸历史的五个王朝,只有在蒲甘才能看到:第一幅是位于Myinkabar区的Gyu Pyaut Gyi佛塔的壁画,由蒲甘王朝的皇家Yazakumar捐赠;第二个是茵瓦王朝的Thiho Pone Pagoda,由Pinya王朝的Sin Phyu Shin国王捐赠;第三是Taung Bee Pitaka Thike(pitaka thike意为图书馆);第四是Nyaung Yan朝代的Hman Si佛塔;最后是Konbaung王朝的Shwe Kyaung Oo佛塔。
据了解,缅甸传统绘画始于蒲甘王朝,上乘佛教传入后得到发展。壁画的内容特点反映了缅甸历代王朝的佛教故事、当地人民生活风俗,以及皇家生活等。蒲甘的壁画还是缅甸传统工艺“十朵花”中绘画(ပန်းချီ)的最佳代表。
在缅甸有句俗语叫“不拜佛、不供神、人民的十朵花”:意思是说有十种不用于拜佛和拜神的“花”,这“十朵花”其实是指缅甸的十种传统工艺。即打铁-班贝(Black Smith;ပန်းပဲ)、金银首饰-班藤(Gold&Silver Smith;ပန်းတိမ်)、木雕-班蒲(Wood Carving;ပန်းပု)、漆器-班韵(Lacquerware;ပန်းယွန်း)、磨镟-班柏(Wood Turner;ပန်းပွတ်)、泥塑-班抖(Stucco Carving;ပန်းတော့)、石刻-班达墨(Stone Carving;ပန်းတမော့)、泥瓦塑-班延(Masonry;ပန်းရန်)、绘画-班奇(Painting;ပန်းချီ)和铸铜-班德(Brass Smith;ပန်းတဉ်း)被誉为缅甸十大传统工艺,缅语统称“班色妙(ပန်း(၁၀)မျိုး)”,直译为“十朵花”的意思。
打铁-班贝(Black Smith;ပန်းပဲ)——铸造各种铁具的工艺,包括制作军用兵器、农具、匠具等。
金银首饰-班藤(Gold&Silver Smith;ပန်းတိမ်)——用金银制作首饰的工艺,即制作金银饰品,尤其是金匠,缅甸人钟爱黄金饰品。
木雕-班蒲(Wood Carving;ပန်းပု)——用木、象牙等磨旋出形状的工艺,即用木材包括骨头、玉石、石头雕塑、动物和花卉图案的艺术,匠工特别擅长使用木材制作佛像或小雕像。
漆器-班韵(Lacquerware;ပန်းယွန်း)——制作漆器的工艺,即是用竹子、木头和厚黑漆(thit-se)制作的手工艺品。蒲甘是这种工艺的发源地,漆器工匠通常制作的有给僧侣布施的碗、茶碗、水杯等。漆器也是缅甸人民生活中常见的手工艺品,是宗教用品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漆器最早是来自有漆器之乡美誉的中国,缅甸人结合了自己佛教文化,从而创新发展,成为了极具特色的缅甸传统手工艺之一。
磨镟-班柏(Wood Turner;ပန်းပွတ်)——用木、象牙等磨旋出形状的工艺,通常是伞的轴(如勃生伞)、桌腿、床腿、护栏和用于亭台和栏杆的转向柱。
泥塑-班抖(Stucco Carving;ပန်းတော့)——运用水泥灰浆建造房屋的工艺,即用灰泥压花的装饰设计工艺。如用灰泥雕刻的门口狮子。
石刻-班达墨(Stone Carving;ပန်းတမော့)——雕刻石雕的工艺,主要是用石雕刻成佛像和碑文,如曼德勒的玛哈穆尼佛塔,曼德勒山脚下的皎达基佛塔也是其优秀作品代表。
泥瓦塑-班延(Masonry;ပန်းရန်)——用砖瓦、水泥建造建筑的工艺,主要用砖块、石头和混凝土建造建筑物、宝塔、桥梁等。
绘画-班奇(Painting;ပန်းချီ)——绘画图像的工艺,上述蒲甘佛塔壁画即属于绘画工艺之一。
铸铜-班德(Brass Smith;ပန်းတဉ်း)——铸造各类铜具的工艺,如佛塔一般会安放的黄铜钟、古时王座等。
据了解,缅甸很多传统手工艺品在全世界都很出名。缅甸传统工艺“十朵花”可谓是缅甸的重要文化瑰宝,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工艺逐渐被遗忘或失传。为此,我们应当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