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胞波心语——中缅建交75周年故事集》特别专栏丨同饮一江春水,共绘胞波新篇

同饮一江春水,共绘胞波新篇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2023级缅甸语本科班学生杨芙蓉

澜沧江的晨雾还未散尽,陈毅元帅“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的诗韵已随江风流淌了68载春秋。道出了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血脉相通的胞波情谊。2025年早春,当第75朵友谊之花在伊洛瓦底江畔绽放时,这条跨越世纪的文明长河,正以更加澎湃的潮声奏响命运与共的时代乐章。

古道新程:文明长河的千年回响

中缅友谊的根系,深扎于千年前的古道驼铃与海上帆影。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骠国乐舞动长安”的盛景,宋时蒲甘王朝使节跨山越水的朝贡之路,皆是两国文明交融的见证。站在蒲甘古城的晨曦中,他冰瑜佛塔的金顶折射出跨越时空的光芒。这座历经八百年风雨的佛教圣殿,铭记着中国文物工作者手持精密仪器修复地震裂痕的现代传奇。2016年地震后的佛塔修复工程中,中国团队采用“内支外箍”技术,以“修旧如旧”的理念守护缅甸的文化根脉,让这座历经地震摧折的佛教圣殿重焕生机。佛塔的修复工程使两国“佛缘”更加深厚,为巩固两国人民的“胞波”情谊添砖加瓦。2025年,当中缅建交75周年的曙光在此照亮佛塔的金顶时,这座象征友谊的遗迹已成为中缅两国深厚的胞波情谊的历史见证者。

德宏州与缅甸接壤的503.8公里的边境线上,边民互市、跨境通婚、节庆共舞的场景早已成为日常。2025年元旦前夕,瑞丽江畔的跨国迎新晚会上,两国艺术家以《你好!敏格拉巴》的歌声拉开序幕,中缅两国艺术家和嘉宾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奏一首曲,25位缅甸演员与中国同行联袂演绎了《民相亲》《心相通》《情相连》三个篇章,线上线下50万观众共同见证了这场文化交融的盛典。

发展交响: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

如果说文化是友谊的底色,那么合作便是其跃动的脉搏。2014年的《中缅全面战略合作联合声明》为两国关系锚定航向,从农业示范中心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从电力合作机制到边境贸易区,合作的种子在互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2025年,中缅农业合作委员会迎来成立十周年,中国农技专家刘振国与缅甸新农人杜裴裴丹在掸邦高原的稻田里试验杂交水稻,亩产突破800公斤的喜讯让村庄沸腾。“我们不仅共享技术,更共享丰收的喜悦。”杜裴裴丹的感慨,道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民生合作的温度。

经贸的纽带亦在数字化浪潮中焕新。2024年底的“中国(云南)—缅甸合作论坛”上,缅甸工商联合总会副主席吴诶吞手持《吉祥》杂志,畅谈电商合作的蓝图:“过去我们靠杂志相识,如今靠云端相连。”昆明滇池畔,红嘴鸥年复一年地迁徙,而中缅每周150多个直飞航班、跨境物流园的智慧仓储系统,正将“互联互通”的愿景化为现实。

命运与共:守望相助的人间暖流

2025年曼德勒的春夜,当7.9级强震撼动大地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这场灾难不仅考验着缅甸的应急能力,更成为中缅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试金石。山河震颤之际,中国救援队的身影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区。这支曾参与过蒲甘佛塔修复的队伍,携带生命探测仪和医疗物资深入瓦砾,与缅甸人民并肩开辟生命通道。曼德勒的临时安置点里,中国医生为受伤的孩童包扎伤口,缅甸志愿者阿钦用汉语哽咽道:“2016年你们帮我们修复佛塔,2025年你们又来拯救生命。‘胞波’二字,是风雨中最坚实的屋檐。”

在这场跨越国界的生命接力中,中缅青年贡献自己的力量架起爱心桥梁。昆明各高校自发组织志愿者队伍,无偿提供翻译服务,向多方呼吁捐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灾难中的温情,折射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核。正如缅甸歌手在赈灾义演中唱道:“江水或许改道,但同源的血脉永远奔流。”

未来画卷:青山不改的永恒约定

站在建交75周年的时空坐标上回望,中缅友谊的画卷上既有历史的厚重,亦有未来的璀璨。两国正积极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在农业、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拓展合作。缅甸驻华大使吴苗丹佩表示:“缅中合作不仅要造福当下,更要惠及子孙后代。”中缅经济走廊的“三端支撑”逐渐成形,皎漂港的汽笛声与昆明高铁站的熙攘人流交响成发展协奏曲;文化遗产保护、气候变化应对、数字经济合作等议题被写入新的联合声明,为“胞波”情谊注入时代基因。

2025年的“中缅文化交流周”上,“媒体+青年”“媒体+农业”等创新论坛吸引了两国数千名参与者。95后中国博主林悦与缅甸短视频创作者“龙少”合作拍摄的《吉祥姐妹花》,以轻快的镜头语言讲述边境市集的烟火气,点击量突破千万。“我们不需要翻译,微笑和拥抱就是最好的语言。”林悦的感悟,正是新一代“胞波”的青春宣言。

站在建交75周年的新起点,中缅友谊正如两国艺术家共同创作的翡翠壁画《同饮一江水》——中国的长城与缅甸的佛塔在七彩祥云中交相辉映。从骠国乐舞到数字丝路,从茶马古道到中缅经济走廊,这条奔涌千年的文明长河,必将在新时代,激荡出更加壮美的波涛。正如缅甸谚语所说:“竹子同根,友谊同心。”展望未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上,两国人民将继续携手前行,让胞波情谊如同伊洛瓦底江的波涛,永远奔流不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