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综合

缅甸成犀鸟科多样性宝库

【缅甸金凤凰讯】据相关报道,全球犀鸟科鸟类约有15种,而缅甸境内便发现了其中的约10种,展现了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犀鸟种类包括犀鸟、棕颈犀鸟、白喉犀鸟、凤头犀鸟、长冠犀鸟、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平袋犀鸟及盔犀鸟等。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双角犀鸟和盔犀鸟在缅甸的种群数量最为庞大,前者主要栖息于缅甸钦邦,后者则多见于德林达依省。

犀鸟不仅局限于缅甸,它们的分布范围还横跨非洲、印度西南地区、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泰国西部、越南、老挝、柬埔寨及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缅甸,犀鸟作为珍稀野生动物,广泛分布于钦邦、克钦邦、若开邦、德林达依省、勃固山脉及其周边森林区域。鉴于其珍贵性,缅甸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已将犀鸟列入完全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单,并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

自2012年起,缅甸政府陆续设立了多个国家公园以保护犀鸟的栖息地。2012年3月10日,钦邦坦德朗镇区的12,344.8英亩区域被指定为米艾比当国家公园,这里是犀鸟的重要繁殖区。随后,法兰镇9,984.28英亩的区域也被指定为盛木当国家公园。2022年8月8日,德朗镇区6,804.50英亩的面积又被划定为吉宜然当国家公园,进一步扩大了犀鸟保护区的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钦邦南部的敏达镇、甘贝莱镇区和马杜比镇区内的维多利亚山(又称拿马山),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鸟类资源,早在1963年就被指定为波里莫保护区,后于2004年被评为重要鸟类区(IBA),2010年晋升为国家公园,并在2012年升级为东盟遗产。甘贝莱镇因其维多利亚山而闻名,这里不仅是钦山脉的最高峰,也是缅甸西部的制高点之一,拿马山国家公园更是世界上多种稀有鸟类的庇护所。

尽管甘贝莱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且人口稀少,发展相对滞后,成为钦邦乃至缅甸最不发达的镇区之一。当地居民以岱族、达因杜族、乌巴族、芒族和那加族为主,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保留着货币不流通、以物易物的传统生活方式,居民们通过山头间的喊话沟通达成交易,定期下山进行货物交换后再返回各自居住地。

这些保护措施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缅甸犀鸟保护工作的独特画卷,展现了该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分享到: